第八十五章 想下车间-《国芯》


    第(2/3)页

    这个年代,工人阶级还是非常有社会地位,一开始就表明了是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吃国家饭的主人翁。

    “凡持有城镇户口,吃商品粮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未婚女青年,有诚意者可来信说明本人情况和要求,并附上近期照片一张。若是修成正果,婚后可调入我厂工作。”

    对未婚女青年还是有所要求,得门当户对,得是吃国家饭的职工,最大的卖点就是承诺婚后女方可以调入工厂工作。

    此份找对象征婚启事一出,那就是犹如石破天惊般激起诸多浪花。

    要知道沪江市自建国以来,陆陆续续有接近150万名职工支援内地建设离开,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省份,尤其是在边疆地区。伴随时间的流逝,他们以及在当地成长的子女,纷纷对沪江市这个城市有了更多期盼。

    伴随知青大返城,这些不能享受回城政策的三线建设职工及其子女,迫切希望能返回沪江市工作生活。

    因此,小三线工厂的找对象启事,相对于给她们提供了一条返回沪江的捷径,至少比在内地乃至边疆地区的现有工作更有吸引力。

    只要你是吃着商品粮的国有未婚女职工,那么都符合条件。相当于广撒网,愿者上钩。

    而且《文汇报》除了当地人看之外,还有诸多从沪江市离开,前去支援内地建设的职工订阅观看。

    效果很好,附着照片的来信纷至沓来,许多单身女青年就冲着沪江两字将希望寄托在小三线的一群单身汉身上。

    虽然工作地点在皖南山区,但至少距离沪江近啊,而且还是属于沪江市政府管辖的单位,对求而不得返城的人来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眼见兄弟厂用此招解决了大难题,八零一一厂当然也跑去取经照葫芦画瓢,同样吸引了许多有着沪***单身女青年主动报名牵线搭桥成功,解决了不少单身汉的老大难问题。

    眼前要求分房的小夫妻,女方原本就是东北农垦局的职工,当初她就是从沪江支援内地建设而去。后来在报纸上看到小三线征婚,大胆写信过来联系结成了对象。

    小三线虽然是破落的大船,但有着沪江市政府撑腰,相对内地单位来说待遇依旧不错。

    所以女方来到皖南山区,还是很满足,至少比天寒地冻的东北要好,至少回一趟沪江市老家看望父母可以当天直达。

    按政策夫妻双职工结婚后工厂就得分配一室户供其单独宿舍居住,但八零一一厂自9年前大规模兴建宿舍后,就再也没有扩充过新宿舍。近两年伴随适龄结婚职工数量大规模攀升,很快宿舍就不够用了。

    要建新宿舍楼就得花钱找上级审批,但小三线近两年效益下降得厉害,从市里划拨而来的钱基本只够发工资和维持工厂基本运转,就连想要扩大再投资都是难题。

    眼前酝酿谋划最重要的彩电研发项目经费,都还是从各方面扣扣索索挤出来的钱,所以建宿舍楼的钱是真没有了。

    沪江人常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比喻手头仅有的资源可以派上大用场。

    周建国只能将厂里的车间和库房资源合并,努力将几栋楼房稍微改造分配给新结婚的职工居住,暂时过渡处理。

    只要将来彩电项目成功,那么工厂就能有钱对职工宿舍居住环境进行大改造了。

    “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虽然有时满肚子牢骚,偶尔也会耍小聪明占集体便宜,还会不时跟厂领导吵架,但只要能安心在皖南山区工作,就是最大的功劳和奉献。”

    将外人都送走后,周建国看着有一段时间未见的儿子,半介绍半解释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