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国葬-《求生在西晋末》
第(2/3)页
几乎在同时,激昂的号角、战鼓声骤然响起,一股肃杀的气势充塞天地间。
而这时天空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似乎上天也在为英雄去世而动容。
随着祖逖棺木葬入墓穴,卫朔木然上前,含泪大声说道:“今天,我们在此沉痛悼念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壮烈的人生序曲。他无愧于炎黄子孙,为抵抗胡虏而死,其死重于泰山。”
“故镇西大将军祖公讳逖,字士稚,范阳人,终年五十有三。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太康十年,公被郡府举为孝廉。”
“公少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成年后公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尔有赞世之才,常怀报国之心。”
“公刚直豪爽,沉毅知兵,为将善战。永嘉年间护百姓南下,公亲历徐州保卫战,战功显著。朝廷嘉之,进位徐州刺史,拜镇西将军。”
“建兴初,公既至淮阴,简料战士,信赏必罚,兵势遂振。始招徕降寇,得兵数万人,又缮葺城池,安抚百姓,使淮阴面貌一新。后公举兵北伐徐州,西征豫州,与胡虏角逐十数战,力挫敌锋,收复城池无数。”
“太兴二年,胡虏自西而东,集于彭城。公闻之欣跃,赍金银、兵械,纤悉毕具。然终因年迈体弱,力不从心,不幸以身殉国,令中外悲叹。”
“呜呼!如公之忠义,败且不惧,沮而不屈,毅然有古忠臣烈士之风。”
“诗曰:洪河滔滔,撼野摧山。砥柱中立,力当狂澜。知无不为,独殿中原。方事北讨,将以身先。赤羽若日,朱旗绛天。将帅大才,英勇抗胡。赤子之心,后人敬仰。”
“豪杰西去,永垂不朽。嗟夫祖逖,伏惟尚飨!”
现场辽东文武高层,各级将领、士子、学员、百姓代表纷纷上前吊唁,前来祭奠者,络绎不绝。而与祖逖感情最深的刘琨,长跪在地嚎啕大哭不能自已,整个人似呆傻一般。
里里外外,满悬一幅幅挽联。香烛、冥钱,装满一筐又一筐,硬是摆满整个墓地,已经有二十几排。
卫朔面容肃穆,倾听着四周一片窸窸簌簌的饮泣声,不禁想起当初检验祖逖遗骸时发现的伤情,他身上共有几十处创伤,致命的创伤有七处,全部都在身体正面。可见即便战至最后一刻,祖逖都昂首向前。
祖将军,你生前恐怕不会想到,会死的这般屈辱,而又这般壮烈,你无愧于炎黄子孙,是民族的骄傲、朝廷的栋梁。
胡虏蛮夷狰狞的面目,因你的顽强而失色;胡虏血染的双手,因你的无畏而颤抖;昏君佞臣熏黑的心灵,也因你的正气而黯然。
第(2/3)页